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预案》分总则、组织指挥体系、灾害预警响应、信息报告和发布、国家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保障措施、附则共8章。
在《灾害预警响应》《国家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保障措施》等章节,都明确了国家测绘地信局需要提供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以及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灾情会商、灾害风险调查,编制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等。
例如,在《国家应急响应》一章中要求,国家测绘地信局准备灾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灾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在《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一章中规定,测绘地信部门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工作。在《保障措施》一章中的“科技保障”中明确,组织民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计生、安全监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测绘地信等方面专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家开展灾害风险调查,编制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制定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
《预案》还要求,加强中央级灾情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完善灾情和数据共享平台,完善部门间灾情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环境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航空遥感等对地监测系统,发展地面应用系统和航空平台系统,建立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模拟仿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天地空”一体化的灾害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预警。在这些重点工作中,测绘地理信息都将发挥重要的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测绘地信局认真履行“组织提供测绘应急保障”职责,成立了测绘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和应急保障工作流程,基本建立起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运转协调、有机联动的应急保障运行机制,打造了一支领导有力、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保障有力的应急保障队伍,应急资源储备不断增强,应急反应速度不断加快。
在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福建漳州PX项目区爆燃、陕西山阳滑坡、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深圳光明新区滑坡以及利比亚撤侨、马来西亚MH370客机失联、“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指挥决策、抢险救灾及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地理信息支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将在全国范围建立若干航空应急保障基地和现场应急测绘保障分队,形成应急测绘数据快速获取、处理、共享和服务网络。通过国家航空应急测绘能力、国家应急测绘保障分队能力、国家应急测绘处理能力及国家应急资源共享能力等4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将应急测绘响应速度提高3至4倍,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分析、处理与高效服务。